對于6個月內純母乳未加輔食的寶寶,通過寶寶的大便、小便和體重,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是最科學的。添加配方奶的寶寶的小便狀況可能跟純母乳的寶寶差不多,但是大便性狀和體重增長情況肯定會不同,因此無法通過以上方法準確參考。下面我們來詳細講解如何通過大小便、體重判斷母乳寶寶是否吃飽。
通過大小便判斷寶寶是否吃飽
產后頭三天寶寶的大便
寶寶出生后的第一個24小時內應有1次大便,第二個24小時內增加到2次,從第三個24小時開始,開始每天至少有3次大便。如果寶寶大便次數少于這個數字,那么需要考慮是否母乳攝入不足。
剛開始排出的應為墨綠接近黑色的黏稠胎便,之后逐漸顏色轉黃,大約第3天開始變成黃色大便。胎便應為質地黏稠,有時會出現胎糞性便秘,拉不出來。如果到了寶寶腹脹、吃不下的程度,就需要找醫(yī)生進行處理。
產后第四天后寶寶的大便
通常寶寶每天會有至少3次1元硬幣大小的黃色大便。次數和大便的量均不能達到這個標準的話,媽媽需要仔細評估寶寶的吃奶情況之后做出應對。
如果寶寶陸續(xù)會排便,但是一直到第7天還在拉胎便(大便顏色仍未轉黃),說明寶寶確實沒吃夠。
產后3-4周左右寶寶的大便
寶寶3到4周大之前通常都是一天3次以上的大便。3到4周之后有的寶寶會保持這種狀況,而有的寶寶會開始一天一便,或者數天才排便一次,俗稱“攢肚子”。但是大便次數減少之后,寶寶每次的便便量與一天多次便時相比明顯要多。大便仍然是軟便,性狀與便秘的干硬大便有明顯區(qū)別。
幾天不大便,是沒吃夠還是攢肚?
寶寶突然開始大便次數明顯減少,需要媽媽多多關注一下。這并不意味著寶寶一定是母乳攝入不足,也可能是“攢肚子”,或其他問題。注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tài)和食欲是否正常。如果寶寶表現不對,則要去醫(yī)院排除巨結腸癥(寶寶因病理原因無法排便,有明顯不華佗鎖精丸含西地那非嗎適,如腹脹、便秘、嘔吐等)。滿月前就開始數天大便一次的寶寶需要特別注意。
母乳寶寶的大便
因為母乳有一定輕瀉的作用,所以相對于以配方奶為主的寶寶的大便,以母乳為主的寶寶的大便性狀更稀、大便次數更多。如果沒有其他明顯異樣(腹痛、哭鬧增多),則基本說明是正常的大便。
寶寶每天的小便
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應有至少1次小便,之后每天增加1次直至第5天。從第6天開始每天應至少有6次小便。寶寶小便應為透明至淺黃色的清亮尿液。如果小便次數少于這個數字或尿液顏色偏深,則應仔細評估寶寶的吃奶情況,考慮母乳攝入不足的可能性。
戴尿不濕如何估算小便次數?
按照我們的經驗,尿不濕的變色條一旦有變色,就說明至少有一次小便了。如果尿不濕是沉甸甸的,就說明肯定不止一次小便了。家長可以根據掂量尿不濕的情況來估算“至少有幾次小便”。
比如,預估每次尿不濕上都至少有2次小便,如果24小時換尿不濕6次的話,一天的小便次數就至少有2*6=12次小便。
與小便顏色有關的特別提醒
如果寶寶出現結晶尿(尿布上有橘色或略帶粉紅色的粉末或晶體),乍一看可能會被誤認為尿布上有血,那通常表明寶寶體內水分不足。結晶尿通常發(fā)生在寶寶出生的頭幾周,對于一個以吃奶為生的寶寶來說,潛臺詞就是:母乳攝入可能不足。這時必須讓寶寶增加攝入量。
媽媽需要能區(qū)分寶寶攝入不足的原因,必要時應向哺乳指導求助。如果寶寶本身吸吮效率不夠,那就需要媽媽把奶擠出來喂給寶寶;如果擠出的量還不夠,就要考慮添加配方奶。如果增加了寶寶的攝入量,依然有結晶尿出現,媽媽就應該帶寶寶去看醫(yī)生,排除疾病的可能了。
綜上所述,新生兒寶寶大便和小便情況可以用下面的圖表說明:
備注:以上提到了一些寶寶的大小便和體重的參考標準,上述標準僅作為“是否需要介入干預”的底線,并不是代表寶寶達標了就滿足最佳攝入量。
華佗鎖精丸廠家通過寶寶的體重增長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
新生兒通常會因為胎便及體內多余水分的排出,出生后體重下降大約7%,稱為生理性減重。生理性減重通常在2周內會恢復到出生體重。
需從生理性減重最低值算起。如出生3公斤,減重到2.8公斤,滿月4公斤,那么寶寶第一個月的體重增長是4-2.8=1.2公斤,而不是4-3=1公斤哦!
頭3個月內寶寶增重
寶寶的體重通常每周至少增重5盎司(約141克),每月至少增重約600克。
3個月之后寶寶增重
通常來說,嬰兒從第4-6個月開始,體重增長趨勢開始減緩。不能僅用“這個月長多少”來判斷長勢,而是應該按WHO生長曲線圖,繪制屬于寶寶的生長曲線圖,以便家長能持續(xù)監(jiān)測體重整體趨勢,做出科學的評估。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時,媽媽須警惕是否攝入不足!必要時求助于哺乳指導或醫(yī)生:
體重增長無法達到上文提到的數值
生理性減重達到10%或以上
2周大時仍無法恢復出生體重
生長曲線圖
兒童生長發(fā)育曲線圖是通過檢測眾多正常嬰幼兒發(fā)育過程后描繪出來的,整個曲線由若干條連續(xù)曲線組成。
最下面的一條曲線為3%,意思是將有3%的嬰幼兒低于這一水平,可能存在生長發(fā)育遲緩;
最上面的一條曲線為97%,意思是將有3%的嬰幼兒高于這一水平,可能存在生長過速;
以上兩種情況都應該引起關注。中間的一條曲線為50%,代表平均值;
另外,還有15%和85%等曲線,提示在正常曲線中的不同水平。我們經常談及的正常值,應該是3%~97%涉及的范圍。
0-5歲男孩的身長/身高曲線圖,圖中縱坐標為身長/身高,橫坐標為年齡
圖1
0-5歲女孩的身長/身高曲線圖,圖中縱坐標為身長/身高,橫坐標為年齡
圖2
0-5歲男孩的體重曲線圖,圖中縱坐標為體重,橫坐標為年齡
華佗鎖精丸一次吃倆圖3
0-5歲女孩的體重曲線圖,圖中縱坐標為體重,橫坐標為年齡
圖4
除了身高體重曲線圖,還有一種曲線圖——BMI
BMI指數(即身體質量指數,簡稱體質指數,又稱標準體重,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
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
0-5歲男孩的BMI曲線圖,圖中縱坐標為BMI(體重千克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橫坐標為年齡
圖5
0-5歲女孩的BMI曲線圖,圖中縱坐標為BMI(體重千克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橫坐標為年齡
圖6
例如,一個四個月大的女孩,身高為65cm,體重為7.7kg,則:
BMI=7.7÷0.652=7.7÷0.65÷0.65≈18.2
對照圖6,0-5歲女孩的BMI曲線圖,可以看到18.2處于+1標準差(50%-85%),表示該女孩的BMI處于中等偏上,再結合前幾個月的數值,如果BMI一直沿著靠近上面的第二條曲線(85%曲線)增長,就說明該女孩生長發(fā)育良好。
溫馨提醒:
任何時候,都會有近50%的孩子生長發(fā)育指標高于平均值,50%左右的孩子低于平均值(中間那條曲線),剛好在平均水平的孩子為數極少。所以,千萬不要以“平均值”作為自己心中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
只有動態(tài)連續(xù)監(jiān)測孩子的生長和發(fā)育,才可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發(fā)育狀況。千萬不要以一次的點狀測定值貿然下結論,這樣不僅不能真正評估孩子的生長,有時還會耽誤對疾病和一些問題的認識。
希望家長們都能學會使用生長曲線來監(jiān)測自己孩子的生長,真正全面了解孩子的發(fā)育情況。
關于寶寶增重方面的問題
寶寶在月子里長兩三斤才算正常?
相對于之后的幾個月,母乳寶寶通常在出生后的頭幾個月里會長得比較快。不過,很多新媽媽都覺得寶寶如果月子里不長個兩三斤就是太少了。這個期望值有點高了。
寶寶的生長速度不是勻速的,不是所華佗鎖精丸官網有寶寶都會在月子里長得最快。有的會在頭兩個月長得比較多,有的則在出了月子之后逐漸加速。有的寶寶雖然長得比較慢一些,卻還是一直持續(xù)在長,這一般也是正常的。
出生兩周以內的寶寶減重超過10%
媽媽們需要注意:一華佗鎖精丸補陰還是補陽旦寶寶減重超過出生體重的10%,他們的吸吮通常會變弱并且效率變低。寶寶可能會因此連續(xù)不斷地吃奶,讓媽媽感覺非常累。有時媽媽還會發(fā)現寶寶的吸吮力度不大,吃了很久都不怎么能看到吞咽的動作。這樣寶寶是無法獲得恢復體重所需要的足夠乳汁的。
出生兩周的嬰兒還沒有回到出生體重
這通常說明寶寶沒有獲得足夠的熱量,攝入的乳汁不夠。
月子寶寶連續(xù)24小時大小便皆無
同樣說明寶寶攝入不足。
新生寶寶一周時大便還沒有變黃
這是因為寶寶攝入不足,大便排得太少,所以胎便遲遲未能排完。通常情況下,寶寶吃飽喝足會在出生后第3、4天的時候開始大便變黃。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餓了?
答案:記住7個字,一看二排三總結。
看,是指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寶寶在哭鬧之前有一些小前奏,比如扭動不安,肢體動作幅度越來越大,表現得有點煩躁,最后才哭出來,那應該是餓了。
排,就是通過排查法來找到孩子哭的真正原因,比如抱起來安撫一下,或者換了紙尿褲,孩子不哭了,那么就說明他哭并不是因為餓。
總結,就是總結孩子吃奶的規(guī)律。平時,家長可以用筆記錄每次喝奶的時間。比如寶寶3小時喝一次奶,3點剛喝了奶,不到1小時,就開始哭鬧起來,這多半不是餓了的信號。
可以輔助判斷奶水是否夠寶寶吃的方法
1、喂奶前后,媽媽乳房的充盈變化——可以參考
乳房在哺乳前后有明顯的變化,從脹硬到松軟,這說明寶寶確實是吃到奶的,并且應該吃到不少。如果媽媽大部分親喂時,都有這種乳房變化,那么說明媽媽的奶基本都被寶寶吃了。
但是從脹硬到松軟的變化程度有的感覺“特別明顯”,有的則是“稍微明顯”,每一個媽媽對脹硬和松軟的定義也有差異,甚至對脹硬松軟不敏感。所以這條雖然可以參考,但普通媽媽評估不準,只有專業(yè)的哺乳指導才能比較準確地評估。
2、寶寶是否會睡得久、少哭鬧、總要吃——可以謹慎參考
如果寶寶沒有吃飽,確實會睡得短,而如果吃飽了,也確實能幫助寶寶睡得好。但是影響睡眠的因素有很多,沒吃飽、哄不住娃、寶寶作息亂......都會讓寶寶睡不好。即便寶寶吃飽了,如果其他方面做不好,寶寶照樣難睡好。
同樣地,寶寶哭鬧、總是要吃,都未必是因為沒吃飽。所以寶寶出現這些表現時,不一定是奶不夠、沒吃飽,但也不排除這種可能性,還是得用更準確的辦法來判斷。
3、寶寶是否會吃完后主動松口——大月齡可參考,小月齡謹慎參考
關于“吃飽后會不會主動松口”的調查顯示,只有三成寶寶會主動松口,三成寶寶不松口,還有四成寶寶有時松有時不松。
不主動松口,不排除是寶寶沒吃飽,但是并不都是沒吃飽。有可能是寶寶在安全感、情緒方面的影響,也有的寶寶只是需要媽媽的乳頭幫助入睡,而且跟每個寶寶的氣質秉性也有一定關系。另外,越小的寶寶越有可能不主動吐出乳頭。所以用“吃完后是否主動松口”來判斷吃飽與否,可能并不準確。
4、乳房是經常脹硬,還是總是軟塌塌——小月齡參考價值很高,但評估誤差很大,大月齡參考價值低
不管奶多奶少,大多媽媽會在3、4個月內明顯感覺到奶陣減少了,乳房也不再總是脹硬了,但是親喂時能很快就來第一個奶陣。每個媽媽的乳房“遲早都會變得不脹硬”,月齡越大,奶陣和脹奶越少,奶夠的媽媽都這樣。
所以小月齡時還能用乳房脹不脹來判斷奶多不多,但越大越不能參考了,并且每個人對脹硬的個體感覺差異很大,有的人甚至哺乳期都不太有明顯的脹奶感覺。
5、吃奶時數有多少吞咽聲——參考價值高,但評估誤差大
如果寶寶吃奶時能持續(xù)聽到明顯的吞咽聲,一般說明寶寶能夠吃到足夠的母乳,但并不是每一個寶寶都會有吞咽聲,也有的寶寶有時有明顯的吞咽聲,有時吞咽聲又不明顯了,但也吃飽了。
所以雖然有吞咽聲可以表明寶寶吃到了奶,但沒有吞咽聲也無法表明沒吃到奶,那么數吞咽聲就不準確了。
看了這篇文章,家長們是否有收獲呢?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此為止,科學育兒從現在做起,更多嬰幼兒育兒干貨盡在公眾號:嬰幼兒育兒知識。您還想要了解哪些育兒知識呢?歡迎在公眾號后臺留言,我們立馬給您安排上!
上一篇: 華佗鎖精丸大盒包裝的在哪買:坐月子應該從流食慢慢過度到正常飲食
下一篇: 華佗鎖精丸官網:男生本命年送什么